欢迎访问机械专业基础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机械专业基础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贵州省本科高校一流教学平台


1、无人机创新实践平台

2、模块化机器人创新实践平台

3、电动轮椅机构创新实践平台

4、节能车创新实践平台

5、模型制作创新实践平台

6、3D打印创新实践平台

7、工业机器人创新实践平台

8、慧鱼创意组合实践平台

9、机器视觉创新实践平台

10、机械创新设计实践平台

11、智能工程机械二次创新开发平台

12、工程综合训练实践教学平台

 

2013年,贵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专业基础实验教学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获批成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6年6月,为响应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建设目标的号召,推动我省一流大学建设的开展,将我院机械专业基础实验教学中心申报成为贵州省本科高校一流教学平台建设点,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实现“建立创新人才实践教学体系,打造国内一流实验示范平台”的目标

机械专业基础实验教学中心自获批以来,在学校的高度重视和有力支撑下,始终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根本目标,不断的明确发展思路,完善运行管理机制,优化实验教学队伍,创新实验教学模式,共享优质实验教学资源,提升实验教学信息化水平,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为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培养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服务于教育改革与创新创业持续改进,中心将通过更新教学理念、建立实践体系、构建质量标准、优化师资队伍、改进教学方法、完善管理体制、配套仪器设备、丰富教学内容、实践创新创业、增强合作交流等十项措施的实施,保障贵州省本科高校一流教学平台的建设与目标实现。具体表现在,中心将逐步建立并完善无人机创新实践平台、模块化机器人创新实践平台、电动轮椅机构创新实践平台、节能车创新实践平台、模型制作创新实践平台、3D打印创新实践平台、工业机器人创新实践平台、慧鱼创意组合实践平台、机器视觉创新实践平台、机械创新设计实践平台、智能工程机械二次创新开发平台等创新实践平台,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以持续开展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作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切入点和重要抓手,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1、无人机创新实践平台

无人机属于高新前沿科技产业,目前已在抢险救灾、农药喷洒、商业表演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无人机创新实践平台由贵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与贵州信鸽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提供多台套四旋翼、八旋翼无人机,吸引感兴趣的本科生加入实践小组,从无人机理论基础知识、无人机设计与加工、无人机组装与调试、无人机飞行操控等方面,让学生们把相关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模块化机器人创新实践平台

以机器人科技为代表的智能产业蓬勃兴起,成为新时代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标志。为进一步引导我中心大学生积极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潮流,中心建立模块化机器人创新实践平台,以网络机器人对抗套装、模块化机器人套件、探索者全地形机器人等现有设备为支撑,鼓励并吸引更多的本科生参加竞赛,在竞争中学习机器人的零件、机器人的模块化设计、机器人的控制、机器人的检测与交互等方面知识,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3、电动轮椅机构创新实践平台

电动轮椅机构创新实践平台由贵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与贵州华烽电器有限公司公司合作共建,旨在改进传统机构教学中课堂讲解、观摩式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为本科生提供一个机构创新设计实践的现场操作平台。以现有的电动轮椅及代步车套件为基础,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拆装实验,使学生能够更直观的了解不同机构的运动特性、掌握典型机构的结构和组装特点,并结合个人所学知识动手搭接、安装、调试和测试,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发散思维和创新设计能力。


 

 

 

4、节能车创新实践平台

Honda中国节能竞技大赛是由本田技研工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主办的国家级比赛。大赛目的在于推进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中心建立节能车创新实践平台,通过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Honda中国节能竞技大赛,不仅能够通过实践训练的方式巩固所学专业知识,还能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合作能力。依托现有实验平台与设备,从基本加工方法的认识与应用、设计方案论证与零部件加工装配等方面内容入手,培养学生的系统性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


 

 

5、模型制作创新实践平台

模型制作创新平台依托贵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材料成形实验室,主要提供砂型(包含黏土砂、树脂砂、覆膜砂)、消失模、熔模、金属型等工艺的造型、制模及相应检测分析手段。平台能够提供相应产品设计及制作所需的软件及熔炼、浇注功能,能够吸引感兴趣的本科生通过制作模型获得零件,并总结获得相应的理论知识。该平台结合创新设计与测试分析,使同学们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达到培养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的目的。

 

6、3D打印创新实践平台

3D打印技术依托数字化快速制造的技术优势,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模具制造、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领域。为了进一步培养本科生的创新思维和工程实践能力,中心建立3D打印创新实践平台,依托现有的各类3D打印机,基于3D打印制造技术开展实践训练项目, 学生通过创意设计、零件建模、打印制造等环节的培训,使得他们了解并掌握3D打印技术简介、3D打印典型工艺及分类(SLA、SLS、LOM、FDM)、典型打印机结构以及3D打印机创新设计等方面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7、工业机器人创新实践平台

在现代工业生产中,焊接机器人、激光加工机器人、冲压机器人等工业机器人都已被广泛应用于机械加工领域。中心拟与SIMENS公司合作,建立工业机器人创新实践平台,为本科生提供工业机器人应用培训,重点围绕机器人应用仿真学习和上机实操内容来开展,真正让学生们走出课本,走进智能制造工厂,为培养工业机器人领域的专家型研发工程师,系统集成、方案设计与应用工程师,现场调试、技术支持工程师,售后及维护人员四个层次的人才奠定基础。

 



 

 


 

 

 

8、慧鱼创意组合实践平台

慧鱼创意组合模型是一种拼装类型的创新教学系统,具有“积木式工程技术模型”之称。慧鱼模型就是利用“六面可拼接体”这种开放的零件,来构建或者模拟现实发挥创意,来完成机电一体化的工业设计为主的模型组建。中心依托现有的慧鱼实验室,建立慧鱼创意组合实践平台,以机械创新大赛为契机,建立科学的实践培训体系,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实现将多学科多领域的综合知识融会贯通于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9、机器视觉创新实践平台

机器视觉领域的研究博大精深,而且日新月异,使得机器人的应用领域扩展到更为广阔的场合。中心建立机器视觉创新实践平台,通过开放预约的方式,设计了六大类的基于机器视觉的检测试验: 器件测量类、字符识别类、机器学习类、动态跟踪类、其他类型类供本科生选择,以应用案例为线索,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实验,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

 

10、机械创新设计实践平台

中心依托学院学生创新实验室,多学科融合,建立机械创新设计实践平台,以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抓手,集中优势力量培育重点项目,开展以项目为中心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设计能力与协作精神,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工程实践的训练,提高学生针对实际需求进行机械创新、设计、制作的实践工作能力,驱动学生工程创新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11、智能工程机械二次创新开发平台

智能工程机械二次创新开发平台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采用框架式结构来拼装机器人小车底盘,具备装配方便外形多变等特点,能自由发挥,装配出各种特色功能的底盘。第二部分是工程机器手开发平台,实现工程能力创新设计,认识单片机、数字型传感器、模拟型传感器等电子开发模块,熟悉图形化、C语言等编程环境;练习条件判断、有限状态机等经典编程算法。能够深入体会机电系统的构成和技术要素,积累机电创新的各种思维、经验、方法等。




地址:贵州大学西校区机械工程学院  |  电话:0851-83627516  |  邮箱:me@gzu.edu.cn
版权所有:贵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